“只有在大潮退去后,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巴菲特這句話來形容近年來的金融市場再適合不過。
中國金融市場嚴監管是不可逆的趨勢,只有嚴監管,才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每次金融大潮退去后,政信金融都能穩穩勝出,人們不禁要問,政信金融的安全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就這個問題,政信投資集團政信金融中心總經理王利軍進行了深入剖析。
王利軍表示,投資投的就是底層資產,底層資產簡單來說就是你投資資金的最終流向,投資的核心在于底層資產的質量,所以投資一定要穿透產品去看底層資產,辨別底層資產的真實性和優質性。
“底層資產”一詞近幾年在金融監管政策中頻繁出現,資管新規強調穿透式監管,新發產品均需按照資管新規配置底層資產,項目與資金一一對應,保證項目是真實的,底層資產是優質的。透明的底層資產讓投資更安全。
王利軍表示,資管新規發布剛性兌付被打破,銀行理財保本保收益,投資者需要自負盈虧,這意味著做好投資這件事,需要更加重視底層資產的辨別,弄清自己的資金投向了哪里,還款來源有哪些保障。
政信金融底層資產的安全性
城投平臺因政府項目建設而產生的債務分為標準債和非標準債兩種,合同里明確約定資金的主要投向,而且資金只能投向合同約定領域。因此,投資者很容易辨別自己的資金投向了哪里。
這些項目屬性主要包括三種:純支出類項目,營收基本平衡項目和有收益性的營利項目,這些項目產生的債務還款來源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收入、政府回購支付、政府補助和經營收入,還款來源有保障,違約的風險非常小。
項目建設的應收賬款的由來
平臺公司進行項目建設,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通過發債、貸款、信托基金、債權轉讓等方式進行融資,將融來的資金用于項目建設,這樣地方政府或城投平臺為了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而進行的融資行為就產生了應收賬款。
政信金融的底層資產就是城投平臺為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而進行的融資行為而產生的應收賬款。
城投平臺作為融資主體進行融資,以應收賬款作為底層資產的進行質押擔保,并登記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簡稱中登網),對應收賬款進行抵質押的抵質押率是一般在1.5-2倍。對于城投平臺來說違約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他們不允許這樣的違約事件發生,所以發生違約概率的風險非常小。這些都是政信金融底層資產安全的保障。
政信金融資金的安全性
政信金融的資金往來一般通過兩方或三方共管賬戶,多重監管,資金安全、透明、可追溯,這也為政信金融投資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信投資集團作為以政信投資為主業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在產品設計服務上, 將“四國理念”作為項目設計第一標準,即“國資融”“國資建”“國資管”“國資還”。從融資主體的確定,到投資標的的選擇,再到后續的項目管理和運營,有效把控全流程風險點,篩選出信用等級高、資質優的國資平臺公司和優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